首页 行业分类
福建宁德30万吨镍合金项目或陷“钢铁困局”
日期:2015-03-09  来源:中国有色网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开始实施,这部赋予了环保监管部门更大权力、更能震慑违法企业的法律给了环境保护者信心,也可能让部分“敏感”建设项目面临尴尬。
  2013年8月曾对福建联德企业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联德企业”)30万吨镍合金项目“立项早于环评”进行过报道。2014年年底联德企业的镍合金项目已经建设完成,但这个投资达21.6亿元的项目背后的环保争议远未平息。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获悉,引发环保争议的焦点是由政府负责组织的大规模搬迁滞后,近4000居民面临项目生产的环保风险。根据该项目的环评要求,试生产之前必须完成项目边界外1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搬迁,但如今搬迁并没有完成。虽然当地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对企业目前的生产状态存在争议,但近4000人短期内怎么搬迁、往哪里搬、各方能否达成一致?对于居民和政府都是一个挑战。
  实际上,宁德在本世纪前10年一直在为一个“钢铁梦”而努力,在联德企业之前,当地政府已经与国内外的数个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过接洽,但均未能实现合作,同时也错过了国内钢铁行业发展的“黄金(1280.30, 15.50, 1.23%)时间”。如今随着环保压力增大、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新的区域规划出台,宁德的“钢铁梦”或许将面对更多困难。
  搬迁难题
  1月5日晚,记者在联德企业厂区外看到,企业设备已经在运行中,烟囱也在冒烟。在当地村民看来,企业开始冒烟,并且出现了噪声。
  在与联德企业厂区相距1公里范围内的3个村庄里灯火通明,据村民介绍,他们正常的生活生产,没有因为镍合金项目的建设而变化,也没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来通知他们搬迁。
  根据《福建省环保厅关于附件联德企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镍合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函》(闽环保评【2011】140号)(以下简称《意见函》)要求,该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为厂区边界外1公里,在该范围内,不得有居民住宅、学校、医院、食品企业等环境敏感目标,不得有食用动植物的种养殖活动。
  但据了解,截至目前上述环保要求并没有被落实。从地图上看,该项目被上塘、下塘、门下3个村呈“品”字形包围在海边,3个村庄均在1公里范围内,居民总数近4000人。除了居民区、养殖场外,还有部分农田仍处于种植状态。
  2003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相对企业的建设,搬迁是慢了一些,但我们一直在做这项工作,老百姓认为没有做那是沟通的误解。”1月6日宁德市政协副主席刘登健告诉记者,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已经选好了搬迁地址,但准备要建的时候出现了变故。“村民们不同意政府选定的迁入地点,要求搬进城市。”
  刘登健表示,由于宁德市城区——蕉城区本来就土地紧张,要在城区安置近4000居民,各方面都有压力。“现在诉求不同,有要求货币安置的,也有要求实物安置的,我们现在还需要具体了解一下大家的要求。”
  受访的村民则对记者表示,搬迁推进缓慢的原因不只是选址,还有补偿的问题。“我们搬家要有安家费,还有生活费用,这些都没谈好。”
  对于选址的意见,下塘村村民阮细佑认为,此前政府选中的迁入地距离镍合金项目还不够远,依然有污染的隐患,而且此前的选址也没有征求村民的意见。
  对于污染问题,宁德市环保局副局长谢基平表示,该项目采取了高于国家标准的环保要求,而且采取了新的生产工艺,排放可防可治,居民的担忧没有必要。“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国家标准是400毫克/立方米,省环保厅批的80毫克/立方米,项目实际10毫克/立方米都不到。”
  生产状态争议
  对于宁德市政府部门和联德企业来说,搬迁滞后带来的影响是超预期的,以至于当地部分官员在私底下对《意见函》颇有微词。
  福建省环保厅于2013年7月17日作出的《福建省环保厅关于福建联德且年产30万吨镍合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说明的复函》(闽环评函[2013]119号)对项目的试生产和环保验收明确“各生产线建成后应向当地环保部门书面报备,并经宁德市环保局同意后方可投入试生产,投入试生产之日起三个月内申请办理军工环保验收手续”。
  而《意见函》对试生产明确提出的硬性条件之一是“项目厂区边界外1公里的环境防护距离内,没有居民住宅,食用动植物种养殖”。
  显然,搬迁与否成为了企业试生产的一道门槛,而项目是否处于试生产,则关系到企业是否违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对于项目目前的运行状态,刘登健、谢基平、联德企业副董事长曾榕青均对记者表示,镍合金项目目前处于调试阶段,企业正在收集数据,对设备作出适时的调整,以满足环保的要求。
  “调试的时间不固定,当设备负荷达到一定要求,并可以稳定运行的时候,我们会申请环保验收,通过之后申请试生产。”曾榕青说。
  但周边居民与养殖户并不认同上述说法。部分受访的居民认为,联德企业已经在试生产,调试只是借口。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居民指出:“如果他们一直都说在调试,调试几年直到我们搬走,这期间的污染算谁的?是不是可以无期限调试呢?”
  对于设备调试与试生产的界限,接受记者咨询的冶金专家表示,二者之间没有太严格的界限:“严格来说是可以区分的,但参考的数据都掌握在企业自己手里。”
  对于搬迁滞后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曾榕青表示,希望政府能在尽量短时间内解决居民搬迁的问题,最不希望看到在设备调试结束要进入生产的时候,搬迁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我们认为,如果政府已经和村民谈妥了,有了具体的搬迁方案,是不是可以有一个缓冲期,在这期间可以让我们生产。”曾榕青认为,在缓冲期内,村民们可以外出租房,只要大量居民不在1公里范围内,就应该符合环评要求。
  在曾榕青看来,除非能找到已经盖好的房子,否则搬迁要赶试生产的时间,很难来得及。“从头盖房子,少说也得两年,总不能让我们一直保持在低负荷水平运转吧。市场多变,企业生产也要抢时机。”
  10年“钢铁梦”
  据宁德政经界人士介绍,宁德的“钢铁梦”萌生于本世纪初,2001年即成立了“钢铁办”,此后十多年间一直为此而努力。
  然而宁德的“钢铁梦”更像是一个“魔咒”,所有涉足此项目的企业都碰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最早是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有意在宁德建设500吨规模的钢铁厂,这个规模在当时算大的,但2003年初海鑫钢铁原董事长李海仓遇害,继任的李兆会没有继续推进该项目。”刘登健作为此前的宁德市外经贸局局长对“钢铁梦”的历程尤为了解。
  其后宁德方面先后与韩国浦项制铁公司商谈1200万吨钢铁基地项目、与鞍钢商谈1200万吨钢铁项目、鞍钢冷轧项目,但都因各种原因而未能落实。
  谈及与鞍钢的合作,刘登健感慨颇多:“从2006年到2010年,福建省两任领导与鞍钢两任负责人签订了两份合作协议。”但结果仍是未成。
  联德企业的出现或许可以被视为宁德“钢铁梦”的一个转机。在鞍钢考察宁德钢铁项目的同一年,2006年6月台湾义联集团也考察了宁德临港工业园区,并认可了当地的建厂条件。鞍钢项目彻底无望后,宁德方面与义联再次接触,最终敲定了镍合金项目,选址就是当初规划的钢铁基地地块。
  谈及钢铁基地设想,刘登健表示,宁德最大的问题是就业难,需要大项目带动经济发展,仅就港口吞吐量这一块而言,没有自己的大企业带动,很难和周边的港口竞争。
  就在宁德为“钢铁梦”奔走的时候,中国的钢铁行业形势也在发生着巨变。中国的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285亿吨增长至2014年的逾9亿吨,钢铁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产能更是严重过剩。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指导意见》,称未来5年钢铁业须压缩8000万吨的总产能。
  而对于已经建成的30万吨镍合金项目,来自民间的反对声音一直存在。退休干部阮建绪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表达对镍合金项目的反对。他认为宁德发展最大的优势是良好的环境,上大型冶金项目可能会使宁德青山绿水不复存在。
  据了解,在联德企业30万吨镍合金项目之前,宁德市下辖的福安市已经由鼎信实业投资建设了一个年产30万吨镍合金暨60万吨不锈钢、100万吨不锈钢热轧卷项目,加上相邻的罗源市已经上马的德盛92万吨镍合金项目,整个三都澳地区成了名副其实的“镍都”。
  对此,阮建绪认为,镍合金产能集中带来的环境风险在增大,与2014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相左。     
钛镍之窗网在转载作品中如侵犯了作品著作权、版权、署名权和其它问题,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