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疫情源地需要科学家去慢慢剖析,世界政界里出现的“甩锅”现象却越演越烈,美国“密电”泄露也出来了。“甩锅”仿佛成了疫情的热词。
面对“甩锅”中的经济影响已经成为必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弄清“甩锅”方能应战未来。面对“甩锅”热词,钛市场似乎也存在“甩锅”现象。
“甩锅”一:全球疫情导致钛材产品的出口需求减弱。
“甩锅”二:因下游需求减弱导致海绵钛出现了库存。
“甩锅”三:因为钛材出口减弱、海绵钛轻微库存导致市场回落等。
仔细看钛市场“甩锅”的原因感觉有些道理,但认真一分析,“全球疫情”只是一根导火线,发展无序的市场失控才是根源。
根源一:2017、2018、2019年海绵钛市场逐步好转,价格逐级“爬坡”以来,海绵钛价格已从2016年春节的4万多元一吨涨到8.1万元,涨幅接近100%。面对有利可图,扩产复产、新项目上马齐上阵,导致庚子年海绵钛产量明显释放。
根源二:钛材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蒸蒸日上”。第一波钛材加工企业诞生在10多年前的那轮钛市爆热,第二波钛材加工量增加出现在近两三年的钛市回暖。第一波诞生了很多中低端钛材加工企业甚至作坊式企业(后来也倒闭、转型了不少),第二波同行间相互添置装备、各自增产,“你要称大我也要称雄”导致加工能力富余凸显(这种现象宝鸡相对突出,但国内也较为明显)。
上面是两个主要的根源,找到根源再来谈“甩锅”:
如果海绵钛价格逐步“爬坡”时,扩产、复产、新项目上马稍为悠着点,哪里会导致今年的产量过度释放?关键是现在产量已经释放中,金川集团与佰利联等依然还在洽谈海绵钛合作事宜。的确,金川集团的海绵钛项目10多年前上马至今就没有赚过“白花花的银子”,也想趁当下还能赚钱的价格搏一搏!其实,海绵钛出现库存应该是2019年下半年开始诱发的,因为涨价,下游加工企业已经或多或少在储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加之今年增产明显,供需矛盾发生转换,个别海绵钛企业出现库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海绵钛“甩锅”与市场无关,与自身产能释放过度有关,“锅”只能自己背。
关于钛材加工企业“甩锅”市场的现象,其实与海绵钛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宝鸡一带的钛材加工装备能力,一边还在富余之中,一边又在新添装备,宝鸡的装备能力真的需要在分享经济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提升宝鸡装备的利用率。放眼全国看,同业竞争也是过度,比如航空加工材料竟争也是“散状”,导致拳头难有力,竞争更激烈。至于那些低端钛材企业的无序"杀价”式竞争更是导致市场“神经错乱”。想想这些,凡事不要错怪市场,疫情只是把“无序发展”的病根给暴露出来了。
“甩锅”现象,典型的是有问题找外部轻内部,只找客观因素不看主观思维,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市场的错。想想海绵钛不过度释放产能,钛材加工不无序发展,哪来市场的“无情”。其实,进入2000年以后的实践已经证明,钛的市场需求一直在稳中有升,只是产能释放与产量增长超出了市场需求才导致“甩锅”。看看高品质的海绵钛企业,看看高品质的钛材加工企业,他们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依旧是“刚性需求”。
所以,企业不要“怪罪”市场如何如何不好,而要“怪罪”自己哪里哪里做得不好,这样才不会去“甩锅”于市场,才会在尊重市场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