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黎斌,中共党员,1988年8月8日出生,甘肃省平凉市人,井下无轨设备维修技师,无轨设备修理工技师。2011年7月毕业于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扎根在金川无轨设备检修一线,攻克了凿岩台车、铲运机车发动机修理难题,先后荣获金川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安全先进工作者”“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最美金川青年”等荣誉称号。2015年、2018年两次在甘肃省无轨维修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被授予“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被集团公司授予2018-2019年度“金川工匠”称号。
“要成为无轨设备修理的高手”
2011年夏天,靳黎斌走出校门,跨过黄河,来到金昌这座陌生的城市,这里将成为他工作生活的地方。
“我们都是新时代的追梦人!”在入职培训的课堂上,他和“金川”打了个照面,他成了金川建设的“第四代”。进入“硬邦邦”的厂门,他才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远离亲人,孤身一人,每逢佳节倍思亲。那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在金川集团汽车运输分公司团委组织的“新入职青年职工座谈会”上,他和新来的小伙子大姑娘们在前排就坐,公司领导给他们剥水果、送月饼,这让靳黎斌莫名感动,但他想起大学时的女朋友还没有确定跟随他一起来这里安家,又暗自神伤。
那一刻,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干出点名堂,女朋友自然会来到他的身边。
经过一年的培训,靳黎斌可以下井实践了。当每天一脚踏进不见太阳、阴暗潮湿、深不见底的井下隧道,成天面对着陌生的石头和沉默的工友,靳黎斌开始灰心了。麻烦也接踵而来,在省城的女友和他联系越来越少,靳黎斌苦恼极了。
这时候,靳黎斌的师傅张继文发现他的情绪不稳定,便专门留意起这个年轻人。张继文发现靳黎斌不太会说话,干活却是脚踏实地,平常脖子上围条毛巾,脚上套上雨靴,黑黝黝的脸上挂满泥水和汗珠子,有活总是抢着干,总喜欢跟着维修师傅们“动刀动枪”地学技术。
2017年的冬天,一场暴风雪咆哮着,掩盖了巍巍龙首山,天冷得出奇。12月的一天,靳黎斌坐着湿滑的罐笼车轰隆隆地下到井下900多米,正巧,一位司机驾驶着6立方米的铲运机车在掌子头拉矿石,突然铲运机车“哼”了一声就不动了。
靳黎斌下意识地换上了厚棉衣,不顾领口上结成的一串串冰疙瘩,准备去抢修铲运机车。看到电工李师傅来了,靳黎斌看他只用螺丝刀在马达上轻轻一翘,车就立刻发动起来了。“这么简单吗?”靳黎斌瞪着大眼睛愣愣地看着李师傅离开。当铲运机再次熄火时,他立刻爬到发动机和马达上琢磨起来,原来是马达电磁开关不吸合造成的熄火。
这时的靳黎斌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不知从何时起已迷上了无轨设备的维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时,井下无轨设备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出现故障了,都要带到地表修理,在师傅们喝茶的间隙,好学的靳黎斌就先行拆卸、清洗,给师傅们做好维修前的准备,然后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里默默地记着。
2017年3月的一天,车间的王多明在斜坡道上调试电动铲运机,靳黎斌热心地给王师傅传递工具。等王师傅休息时,他说让我试试吧。靳黎斌手脚麻利地调油枪、摆油路,“咔嚓”一声,高压泵对盘螺丝锁住了,铲运机启动着了。
从那天起,靳黎斌又多了一个师傅王多明,靳黎斌也成为井下名副其实的无轨设备修理工。每次井下无轨设备出现故障,他都亲手摸了一遍,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大检修时,他把设备大卸八块,把每个油路、电路和液压控制点汇成象形图,然后再找来翻译为他的中文图纸做翻译,随后再到现场设备上“按图索骥”,掌握了设备的“全身经络”“任督二脉”,渐渐靳黎斌成了给瑞典阿特拉斯凿岩台车“看病”的“外科医生”。
靳黎斌说:“要成为金川无轨设备修理的顶尖高手,必须苦学。”
看到这么认真苦学的靳黎斌,师傅张继文喜在心里,利用节假日,他经常邀请靳黎斌到家里吃饭,无轨设备的修理是他们聊不完的话题。张继文还邀请靳黎斌的女友到他家做客,“下井工人有什么不好,我就喜欢你的老实善良、勤劳肯干。”女友的话让靳黎斌欢喜不已。2013年秋天,女友放弃了在省城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金昌,和靳黎斌组建起一个美满温馨的家。
有了家,靳黎斌有了“定心丸”。
“提高技能,朝着目标努力”
“在金川,没有到过千米井下的算不得好汉。”靳黎斌还清楚地记得师傅张继文第一次带他下井时说过的话。龙首山矿井蜿蜒曲折,迷宫一般,那里有金川矿山汉子滚烫的、幽深的、隽永的豪情壮志。认识金川,须得读懂矿山。
井壁的风嗖嗖地在耳边吹过,靳黎斌穿戴好一身新工装,脖颈上扎上一条新毛巾,换上橡胶雨靴,手里捏着一把强光手电,坐着罐笼垂直下沉到金川西主井1150采场。“1150”对于初来乍到的靳黎斌,是一个简单而奇怪的数字,但对于井下的工程师和矿工们来说却是个技术测量和工艺循环中须臾不离的符号和印记。
在井下巷道,靳黎斌用好奇的双眸打量着工作的地方。
大多数矿工师傅下井是乘坐罐笼下井的,罐笼就像一部电梯,在井下的“楼层”按照调度指令和现场指挥人员的要求停靠。在矿山工作了30多年的师傅王多明对靳黎斌说:“矿工师傅们在井下工作必须胆大心细,他们有力气能干,但也会生活。”
到了1150硐室,靳黎斌看到,井下检修凿岩台车的师傅们,他们把千米地下拱圆型的班组排班休息室修葺得干净温馨,桌上还养了一盆兰草。到了中午,从远处飘来饭香,不一会儿,井下食堂开饭了,在掌子面和检修现场挥汗如雨的师傅们纷纷走进食堂,洗罢了手,抓起松软的馒头,就着大块的红烧肉和牛肉有滋有味地边聊天边吃饭。看着他们吃饭,心里真香。师傅说,现在的金川矿井和上个世纪60、70年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现代化的大型设备,领先于世界的测量、钻探技术的“金川制造”的凿岩台车和铲运机车穿梭在巷道中。
靳黎斌牢牢记住了井下通往维修硐室的路,甚至那些岔道、坡道,排水、通风道。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他和瑞典阿特拉斯进口的凿岩台车、铲运机车等无轨设备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跟着师傅从辨识零部件到装配、调试、维修学起,凭借一股韧劲,把专注、坚持、敬业作为工作准则,很快成为无轨设备发动机维修的行家里手。
车间里一间普通的修理间,被靳黎斌和工友们改造成“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最初只有8个人,其中5人是无轨设备修理技师,工作室以学习、研究、培训、创新为主要目的,是展示职工技能,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的平台。靳黎斌一头扎进了“职工创新工作室”,把这里作为提高修理技能、追求自身价值、开展创新项目的动力平台,朝着目标努力。
在这里,他和工友们完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18项,全部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中2项入选集团公司第八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其中COP1638系列凿岩机机头内孔研磨工作台在有色金属行业无轨设备维检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延长了水封的更换周期,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F12L413W系列发动机风扇总成测试平台国内唯此一家,这些都是车间职工自行研发实施的技术创新项目。同时,靳黎斌作为骨干成员担任培训讲师,累计完成培训科目4项,开展矿山单位无轨设备操作司机理论知识培训,大力培养“运检合一人才”。
“所学专业和工作岗位‘对上卯了’”
2008年4月,金川集团公司把龙首矿、二矿区、三矿区、矿山工程分公司等单位的井下无轨设备维修业务进行了专业化集中管理。物流公司(原汽运分公司版块)对生产组织机构进行了重组,建立了无轨设备“战地医院”维修二车间和无轨设备“住院部”维修三车间。
“我在学校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从事的工作岗位完全‘对上卯了’。”靳黎斌说,他很幸运。金川集团公司无轨设备维检中心是中国有色行业无轨设备的“博物馆”,在这个现代化厂房里靳黎斌感到有使不完的劲儿,他一门心思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铲运机、凿岩车是金川矿山采掘矿石的大型机械化设备,无轨设备的发动机等关键部件都是瑞典阿特拉斯进口的。
靳黎斌选择了与这些体格庞大、装备工艺复杂的“大家伙”为伍。
“要当好无轨设备的医生就得学会‘庖丁解牛’法,把外国人制造的发动机玩转可不是简单的事。”靳黎斌面对外文工艺图和检修说明,没有退却。他虚心向发动机、内燃机老技师请教,整天一个人爬在发动机旁边专注地研究,精密的仪器在他心里逐渐变得纹理清晰。
JCCY6铲运机是目前集团公司矿山单位使用的主力无轨采矿设备,核心部件前后驱动桥采用的是美国DANA公司80年代研制的21D驱动桥,属于淘汰产品,已经停止生产,只供应关键零部件。
车间主任说:“这个型号的驱动桥是德国凯斯勒公司设计生产的重型桥。以前没有人敢动。”靳黎斌说:“我动动试试,动‘坏’了算我的!”
他和车间领导、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商量、测试和论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周的反复试验和改造,靳黎斌和工友们终于攻克“美国桥”的改造难题。“美国造”的驱动桥单根22.46万元,经过他们改造后单台车可节约费用91.08万元,不但如此,还提升了安全制动性能,节省车辆升井的费用,消除了车辆上下斜坡道的安全隐患,完全满足了矿山安全生产的更高需求。
这些年,靳黎斌的收获可谓“琳琅满目”。
他先后完成了发动机凸轮轴轴承安装工具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提高了维修工效。
他参与设计制作了发动机试验台,使发动机试验台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从而大大提高了其稳定性。
他依据经验钻研创造出一套道依茨413型发动机的四诊法,上百台发动机经他的手“治愈”了。
他靠灵敏的嗅觉诊断铲运机、凿岩车的“头疼脑热”。
……
“犹豫过,但不后悔。”
在金昌“零亲友”的靳黎斌,背负了太多的压力与困难。
没时间照顾妻子。在妻子进产房的那一刻,他不在身边;在妻子需要诉苦的时候他也不在身边;在家里需要修水管、换灯泡时他还是不在身边。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他只会在妻子熟睡后,轻声说一句:“对不起,老婆,你辛苦了。”他把未满三岁的孩子送进幼儿园,看着步履蹒跚的孩子背着书包离去的背影,他只会默默地说一句:“爸爸对不起你。”
记得有一次接到通知:二矿井下一台铲运机在工作中发动机温度异常无法启动。他和师傅办理完下井手续立刻下井进行维修,得知是风机损坏后,迅速拿来工具开始抢修。该车型风机位置非常狭窄,人很难站稳,加之发动机温度还没降下来,驾驶员劝说稍后再干,可他们坚决不同意,撂下一句话“风机损坏对车辆损害很大,必须马上修复”!靳黎斌一个箭步跳上车开始奋战。就在这时值班室接到电话通知,他的孩子在幼儿园发烧了,妻子又不在,老师让他赶紧到园里接孩子去医院看看。师傅说:“小靳,赶紧升井,送娃娃去医院。”只看见他手中的扳手抖了两下,又恢复了平静。他对师傅说:“没事,干完来得及。”
师徒默契配合,一个多小时后发动机终于修复完毕。当他和师傅从车顶下来时,整个人就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浑身上下被汗水和油污浸湿。这时他猛然想起发烧的孩子,一路狂奔到园里,看见躺在小床上额头贴着退烧贴却依旧满脸通红的孩子,七尺男儿再也忍不住了,抱起孩子留着两行热泪向医院奔去,孩子在他怀中微微睁开眼睛笑着说:爸爸,我没事。
笔者曾经问他做这样的选择后悔吗?他说:“犹豫过,但不后悔。”靳黎斌一心扑在工作上,24小时手机开机等待通知,随时抢修抛锚车辆。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死磕在班上。有人说他有点“一根筋,没情调”,他不这样认为。“任何事情如果不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怎么可能会有收获呢?”靳黎斌说。
2019年初,他被金川集团公司授以“金川工匠”荣誉称号。工友们向他祝贺,靳黎斌说:“我感恩这座城市,它给我人生的温度和硬度,金川集团这个大企业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定位和阶梯,获得‘金川工匠’,这只是我‘万里长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