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金川集团退休老科技工作者刘安宇时,84岁的他正端坐在自家电脑前写论文——《铜镍精矿闪速熔炼的差别》。
1964年大学毕业后就到金川集团工作的刘安宇,是见证金川集团科技创新发展历程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老人说:“我参与了金川集团从原始的鼓风炉到矿热电炉,再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镍闪速炉、富氧顶吹熔炼和铜合成式熔炼炉建设的全过程,生产中的各项工艺都很熟悉,我要尽力把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总结提炼出来,供后来者参考。”
悉数60年的发展史,老人感慨万千:“金川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金川的现在;没有科技创新,更不会有金川的未来。”
金川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
清晨,拾阶登上金川国家矿山公园,记者被眼前300多米深的巨型露天矿坑深深震撼。这里,是金川集团挖出“第一桶金”的地方,也是我国镍工业基地最早起步的地方。
被誉为“金娃娃、聚宝盆”的金川镍矿,是全球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这里,不仅镍、铜、钴储量巨大,而且伴生铂、钯、锇等近20种有价元素,矿床之大,矿体之集中,可供利用金属之多,世界罕见。
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开发利用这些稀有金属,几代金川人励精图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刘安宇回忆说:“金川镍矿发现之前,中国一直被视为‘贫镍国’,镍成为我国唯一凭票供应的金属产品。金川镍矿建设之初,正赶上国家经济发展困难时期,没有技术,资金短缺。为此,金川公司从投资少、见效快的最原始的鼓风熔炼炉开始练兵,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打通了生产工艺流程,填补了我国镍钴工业的空白。”
1964年9月,金川集团设计年产1200吨高冰镍含镍量和设计年产300吨电解镍的第一条冶炼生产流程建成投产,当年生产出高冰镍2041吨、电解镍22.43吨,开启了金川电解镍生产的历史。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金川被列为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并由此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此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9年间8次亲临金川,组织全国5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建设单位的数百名专家、教授、学者同公司的科技人员一道,围绕矿山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挖潜、环境保护等重大课题开展联合攻关。
上世纪90年代,在科技联合攻关下,亚洲第一座、世界第五座镍闪速炉建成,金川集团也成功跻身世界镍冶炼先进企业之列,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同一家工厂将多种有价元素分离提纯的企业。
“镍精矿进入到闪速炉体,从颗粒到形成熔体,只需2.3秒。”曾参与镍闪速炉建设的原闪速炉车间主任赵长江自豪地说,“镍闪速炉等金川二期诸多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使金川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目前,金川集团已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镍闪速炉熔炼、富氧顶吹镍熔炼、铜合成熔炼、矿热电炉炼铜、铜自热炉熔炼五大生产系统。冶炼厂拥有各类大型冶金炉窑38座(台),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被称为有色冶金企业的‘炉窑博物馆'。”金川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永前告诉记者,2018年,公司生产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品近150万吨,其中电解镍已超过13万吨,远远超出设计生产能力。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不做则已,做便要世界领先!”金川集团羰化冶金厂厂长肖冬明手指间捏着一颗小小的羰基镍丸自豪地说:“我们20年干成了一件事,建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年产1万吨羰基镍生产线,进入了世界羰化冶金生产的先进行列,成为全球第一家同时拥有羰基镍、羰基铁两条生产线的企业,羰基镍、羰基铁的产能双双位列世界第二。”
像羰基镍(铁)这样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成果,金川集团有10多项。继1989年“金川科技联合攻关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后,公司连续多次问鼎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金川集团的科技创新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王永前介绍说,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这让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近年来,金川集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依托“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实施了涉及采矿、选矿、镍铜冶炼、贵金属提取、新材料开发、“互联网 ”等领域的6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全力推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兰州金川科技园可谓金川集团的“科技前沿阵地”。科技园以“领产业之先和技术之先”为己任,着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推进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瞄准“再造一个科技型新金川”的宏伟目标,致力于锂离子电池材料、贵金属深加工、银系列产品、高纯金属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大力发展新材料和新产业,成功打造了一套“研发-孵化-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目前已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电池材料、高纯金属、贵金属深加工、银深加工生产商。
依托金川集团资源和技术优势,兰州金川科技园还先后承接了国家02专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4.1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相继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镍、高纯铜、高纯钴等几十种新产品,形成了四氧化三钴制备系统集成技术、球形氢氧化亚镍制备技术等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进入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压延加工、原料化工、羰基镍和羰基铁等新的业务领域,实现了高纯金属的规模化生产,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党的十八大后,“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劲东风,为金川集团发展开辟了越来越广阔的美好前景。利用科技创新取得的技术优势,金川集团大胆“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经济体之间开展国际合作。
从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获取资源,到主导开发经营国外矿产资源,金川集团以本部采选冶和精深加工基地、兰州金川科技园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广西防城港外部原料加工基地、南部非洲及东南亚等资源保障基地为支撑点,控股或全资拥有了南非思威铂矿、南非梅特瑞斯公司铜钴矿等一批国外矿山,形成了资源全球配置、资产和业务全球分布的跨国经营格局。
从河西走廊到北部湾海域,从青藏高原到黄浦江畔,从中国内陆到南亚群岛,从亚洲腹地到非洲大陆,从丝路古道到海上丝绸之路,新时代,金川人的足迹遍布全球,金川资源开发、金川产品、金川技术、金川品牌活跃在世界各地。
目前,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金川集团,已成功跻身业务多元化、布局全球化的跨国经营集团,正向着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年产量过200万吨、化工产品500万吨、年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的目标稳步迈进。
搭建创新平台,迸发科技创新活力
“一个科研项目,聚集国内18名院士共同参与研究,这对一个企业来说,需要很大的气魄和胆识。”金川集团科技开发部副部长程少逸打开电脑中一张科技研讨会资料图不无感慨地说。
2017年4月13日,在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九届十六次常委扩大会上,中南大学与金川集团公司共同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镍铜钴铂族金属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让业界人士称道的是,此项目吸引国内18位知名院士参与研究,有国内100多位多学科多部门的一线专家、教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政府管理者参与课题研讨。
近年来,金川集团借国内英才之智,调整企业发展航向,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围绕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产业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课题进行研讨,“把脉”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优化企业发展顶层设计,启迪金川科技工作者用革命性、颠覆性的思维谋划科技创新,为公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开阔了思路。
目前,金川集团公司联合东北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创建了镍钴资源综合利用产学研创新技术联盟,并与兰州大学等15所高校建立了新型企校合作关系,与4所大学共建了联合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瑞典国家冶金研究院等世界著名科研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参与金川产学研攻关合作单位数量超过60个,在大学和研究院所聚集了一个相对固定并始终关注金川集团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团队。
在地下300米的龙首矿西一采区,一个挨着一个的“六边形矿道”犹如巨大的蜂巢,这是矿石开釆后尚未填充的通道。
龙首矿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永定介绍:“相较于传统方形、斜面矿道,六边形'蜂巢'结构的矿道更加稳固,安全性更高,这是几代矿工从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
人人参与创新、时时都在创新、处处体现创新。
金川集团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基金,用于表彰奖励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并不断优化职工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构建“党委领导、行政主导、工会搭台、多方协同、全员参与”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格局,打造以职工技术协会为阵地、以创新工作室为引领、以团队创新为依托、以全员创新为目标的“五创平台”,为3.5万名一线工人创新铺设宽阔“跑道”。
科研不设“门槛”,创新不看“出处”。良好的平台,成就了一个个传奇。在每个车间持续开展的“难题揭榜”“五小成果”“合理化建议”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新创业活动,不仅成就了潘从明等一批“土专家”成为大国工匠、创新明星,还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价值。
据统计,近3年来,金川集团孵化职工创新成果5196项,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人数达2.63万名,职工参与率达到了91%以上,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12.4亿元。
在科技创新的强力推动下,金川集团公司富有科技含量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销售收入呈跳跃式攀升,在中国制造业500强的排名从第34位上升到第19位,成为全球同类企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
思从高,行方远。新时代,将创新文化根植于血脉和筋骨的金川人已开启新征程。他们将以变革思维、创新实践继续开拓常青基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记者手记:
蹲点采访时,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科技创新是金川集团一直引以为傲的亮点。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愈加真切地感受到: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
由于金川矿产资源的特殊性,金川公司建厂之初并无成熟的现成技术或工艺可供照搬。半年多世纪以来,勤劳勇敢的金川人不畏艰难、自力更生,在实践中一点一滴探索、求变,从最原始的鼓风冶炼起步,到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闪速炉、富氧项吹等镍熔炼系统和10多项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成果,走出了一条艰辛的技术创新之路,奠定了中国镍钴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基础,改变了中国镍、钴及铂族贵金属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金川的发展史证明,科技创新,永远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和不竭动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作为曾见证中国工业“站起来”的金川集团,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正将科技创新这个“传家宝”代代传承,在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升级的浪潮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新时代更需新思维、新创造,相信在这个将创新文化根植于发展血脉的企业,定会继续以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扬帆远航,奋力书写助力中国工业“富起来”“强起来”的新篇章,为我国镍钴工业发展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