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全国发展的大格局,走过六十年发展历程的金川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一季度,金川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206亿元,同比增长9.6%,生产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品36.3万吨,同比增长15.4%,实现“开门红”。
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金川集团兰州科技园调研考察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总书记的嘱托,为金川集团的发展指明方向。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前说,坚持党的领导是金川集团作为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须一以贯之、始终坚持的改革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川集团坚持“党建统领、改革统揽、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金川集团是以矿业和金属为主业,采、选、冶、化、深加工联合配套,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跨国经营集团。其矿区拥有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硫化铜镍矿床,以及中国境内仅有的成规模的镍钴开采基地。
2012年,金川集团牵头研发的“复杂难处理镍钴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金川镍矿高应力特大型矿床连续开采综合技术”两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16年至2018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43项,申请专利1558件,获授权专利1099件,其中发明专利155件;获得软件著作权141项;制修订国、行标36项,成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际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
一路前行,金川集团科技创新的价值得到极大彰显。
在金川龙首矿西二采区,崩落采矿法试验正在开展,采矿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在汽车尾气催化剂行业,金川贵金属公司研发的汽车尾气催化剂用新型铂钯前驱体,投入产业化应用,正加速推动该系列产品的国产化进程。
瞄准新材料研发,K418B、GH3600等20个牌号的镍钴新材料产品成功开发,建成了西北地区在镍及镍合金、膨胀合金、铜及铜合金、金属材料金相检验等方面唯一取得CMA认证(中国计量认证)的检测平台。
一系列的项目助推,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到金川。
金川集团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攻关大会,两院院士和行业专家汇聚于此,围绕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产业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2014年到2017年间,其主导的科研项目——“我国镍铜钴铂族金属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作为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由黄伯云院士担任组长,18位院士参与研究。提出了提高我国镍铜钴铂族金属资源保障水平、优化镍产业布局、提高镍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建议。
与此同时,金川集团还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和高校开展科研合作。目前,参与该集团产学研攻关合作单位的数量已超过60个。
而依托金川集团建设的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是吸引着专业人才留在金川。目前,实验室形成了以采矿工程研究所、矿物工程研究所、冶金工程研究所、稀贵金属研究所为主的研究平台,聘任了124名固定科研人员。通过开展联合科研攻关的方式,引进了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实验室的流动科研人员。
一线职工的技术创新,为金川集团打开“任意门”。
在地下300米的龙首矿西一采区,记者看到了一个挨着一个的“六边形矿道”,这是矿石开采后,尚未填充的通道。龙首矿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永定随即拿出一小本记事本比划着说,相较于传统的方的、斜的矿道,六边形“蜂巢”结构的矿道更加稳固,在开采和充填时有着更高的安全性。这个矿道的改良凝聚着金川人的智慧。
在选矿厂,“李菊劳模创新工作室”记录了职工李菊带领着的团队,从药剂管道的小改小革,到“低精采样系统技术改造”;从“皮带运输机新式结胶法技术革新”、“4500千瓦同步电机降温技术革新”,到“H7800圆锥破碎机电器控制技术革新”,通过这些技术创新保证了设备的高效运转,延长了电机使用寿命。其中,“匀配细磨稳浮”混选先进操作法,有效解决了不同矿井矿石因性质差异而带来的损失,使镍回收率提高了0.74个百分点,增加年收益1300万元。
通过一线职工的工作革新,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的例子在金川集团并不鲜见。为鼓励全员积极创新,2013年开始,该集团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基金,用于奖励职工的技术创新成果。
2018年,金川集团通过培育新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和全流程提质增效降成本,带来的利润增加同比增长75%,产品价格增长对利润增长的占比下降到25%。在盈利能力提升的同时,金川集团正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