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眉县,赤峡红河,丹崖碧水,素有“青山不墨千年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之美誉。在这美丽的西秦古地,一批钛业人在这里起航,延续“西临陈仓”宝鸡钛谷的发展脉络。陕西兴盛金属有限公司(下称“兴盛金属”)董事长李敏在这里延续他的钛业转型创新之路。
记者在眉县开发区兴盛金属的厂区里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李敏。李敏很健谈,从他创业开始娓娓谈起,他的创业之路充满快乐体验,就像这“赤峡红河”,对钛行业充满了赤子之心。“我在2005年走进钛圈,那时钛对于我说来特别神秘,越是深入了解,越是释不了手,就想把这个好材料真正做起来。”李敏谈到他创业的初衷。
创新模式
钢钛结合催生行业融合产业链
李敏是个爱琢磨的人,涉钛之前,他在某军工企业做技术员,参与企业多项技改工程,从实干中学习,学到了很多技术知识,对创立自己的钛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建厂创业初期,他把目光放在钛宽厚板的方向上。“这个想法缘于当时俄罗斯在舰船上应用了大量的钛板,而我国海军舰船却没有用钛材,了解后发现,原因是我国生产不出来宽厚钛板,这成为我追梦的目标,一定要做好舰船能用的上的钛板。”他对记者说。
要做好钛板,首先要把钛坯做好,把铸锭做好。在制坯技术上,兴盛金属为轧制宽厚板,多次走访锻造厂家,现场观察,与锻造人员反复交流探讨,并经过多次试验,如今,他们已经能将直径460毫米的铸锭,制成用于轧制宽度大于2米,长度大于6米的宽板板坯。用直径φ790的铸锭,制成用于轧制宽度大于1.5米的卷带坯料。用直径φ890/990的铸锭,制成用于轧制宽大于2米的卷带坯料。
李敏说:“民营企业在宽板的轧制方面受到诸多影响,兴盛在板材轧制方选择也十分有限。我们为打破局面,走遍国内许多钢厂,借助他们的设备及能力,共同合作,完成轧制。这些钢厂对钛非常感兴趣,在与河北钢铁集团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交流中,钢厂的科技部成员与我们对接,相互讨论、集中试制,特别认真。”
2016年,兴盛金属与青海聚能合作完成500毫米厚坯料轧制,开发出长度大于15米,宽度大于4米的“中国第一板”,在中国宽厚板发展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通过这些努力,兴盛金属目前已经和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酒钢集团开始合作,他们将铸锭锻压在兰石锻造厂生产,将锻压好的坯料在酒钢轧制,充分发挥钢铁企业优良的装备,轧制高质量的钛板。
不经意,这家民营企业实现了“钢钛结合”模式的实践。目前,兴盛金属在中厚板的开发中打通产业链条,完成生产体系构建,形成以兰石铸锻、酒钢炼轧、宝鸡钛锆科技为主要生产协作单位的生产生态链。“我们从工艺上严格控制,结合大型国企的设备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团队协作优势,大幅度缩短生产时间,提高品质。从制坯到轧制再到后期精整处理,板材成品率可达到86%以上。”李敏自豪地对记者介绍。
环保亮新招
告别酸洗污染源
青山不墨千年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绿水养育红河谷生态平衡。环保治理,永远是企业良性发展的主题。李敏对记者说:“最初,钛板表面氧化膜的处理是难题,只能采用刨切去皮,酸洗表面处理工艺,粉尘污染、酸洗液污染制约企业环保发展。为此,我们下了很大功夫研究解决这两个瓶颈问题。”
刨减酸洗的传统工艺,对环保、对成本控制都是一个极大地挑战。兴盛金属寻求突破解决后续加工处理的问题,自主钻研,大胆尝试,于2017年下半年在宝鸡“钛谷东区”建成宝鸡钛锆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以开卷剪切、热处理、表面精整处理三大中心。用新的生产工艺解决了环境污染、成本偏高的问题。
如何取代酸洗?李敏介绍道:“经过实践,选择喷砂工艺,我们经过多次尝试,选择了最适合的磨料,喷砂打磨并实现了无粉尘、无污染的钛板表面处理。就目前客户使用情况来看,民用产品70%以上的客户能够接受使用,这就说明我们的工艺方法是可行的,是市场认可的,相信在未来这个指标还会不断提高。”
兴盛金属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已经成为钛宽厚板的重要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生产基地,他们严格的管理,开放合作的理念,质量稳定的产品,成为用户认可的供应商。目前,酒钢集团已经正式授予陕西兴盛金属有限公司为宏兴股份有限公司炼轧厂钛及钛合金加工项目的全域代理商,这标志着钛及钛合金的轧制将走向高品质低价格时代。
去年年底,兴盛金属还获得首批中国钛谷商标授权使用企业“中国宝鸡钛谷”商标授权使用单位,为它走向更大地市场空间坚定了基础。
李敏表示,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是企业的追求,是企业逐梦的目标。高质量发展,也是企业全要素的发展,今后兴盛金属要走向资本市场,实现标准化,资产股份化。
李敏是个有情怀的人,“我们想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分享在钛材料生产加工中的一些经验与成果、工艺技术、方法和理念。让我们研发的每一项成果能够惠及到有需要的所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