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钛市场回顾
7月国内钛矿价格整体稳定,个别企业报价略有抬头。受下游钛白粉价格调涨的利多影响,矿商信心有一定程度提振,加之人民币持续贬值,进口成本增加,商家报价渐趋坚挺,以国产攀枝花钛矿为代表,7月攀枝花钛矿中小厂价格上浮了15元~20元/吨,大厂价格维持稳定;进口钛矿,港口钛矿库存依旧较大,贸易商竞争激烈,但优质钛矿多持稳运行,价格坚挺。价格方面,7月攀枝花大厂价格依旧稳定在不含税1250元/吨,部分小厂报价从1130元~1150元/吨上调至1140元~1170元/吨;澳矿、莫桑比克钛矿港口含税1500元~1600元/吨之间,越南A矿含税1800元/吨,环比持平。
7月初,国内新一轮氯化渣签售价格逐步确定,新的价格再一次小幅下滑50元/吨。随着氯化渣售价的不断下滑,国内大部分氯化渣企业已经处于小幅亏损状态。受此影响,现存仍未完全停产的钛渣企业被迫降低产量,以减少亏损额。由于部分四氯化钛企业进入检修期,市场供需形势趋于紧张,导致7月国内四氯化钛价格有所提升。据四氯化钛企业说,由于供应量有所减少,工厂陆续接到一些新客户订单,而这些新客户的询单原因皆为其原有供应商停产检修所致。
7月海绵钛市场表现火爆。在7月初海绵钛价格上调2000元/吨之后,7月末部分企业再度宣布涨价。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所有海绵钛企业的订单都排到一个多月以后,部分企业订单量超过8周,加之目前海绵钛原料价格还在持续上涨,未来海绵钛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可能。
7月钛白粉价格大体稳定,下游市场对钛白粉的需求清淡。随着近两年政府对绿色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钛白粉下游行业开始整改,比较明显的有涂料、造纸等行业。国内许多小型涂料、造纸企业因为环保排放不能达到国家要求而停产或者直接关闭,导致国内钛白粉需求量出现萎缩。另一方面,下游行业也在从规模型驱动转型为质量型驱动,以求不但能够满足国家环保的要求,还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老的低档产品有所减少,但新的高档产品未能弥补全部市场空缺。因此,钛白粉需求也暂时有所下降,需要待市场转型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恢复。
人民币贬值推高进口矿成本
自5月起,钛白粉行情逐渐走弱,加之环保趋严,下游涂料企业关停严重,导致钛白粉市场表面维稳行情,但实际暗降操作较为普遍。6月底以龙佰为首的主流钛白粉生产企业纷纷宣布上调产品价格,仍有不少工厂以及经销商并未跟进。他们虽有意保价,但现实是执行困难,实际还是一单一议,甚至暗降。
基于销售行情的平淡,钛白企业对于成本控制则愈加严厉。数据显示,钛矿市场成交价自5月份以来整体下滑,国内进口钛矿7月份均价相比5月份下调了70元~100元/吨。而从成本而言,近两月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从5月份的6.35元到如今的6.8元,如此算来国内商家进口钛精矿的成本要增加80元~120元/吨。但是,进口钛矿外盘报价依旧高位企稳,仅个别外商降了10美元而已。
对于进口贸易商而言,售价在降低,成本却在增加。即便外商降那么一点点,于中国的贸易商而言,仍旧是利薄如纸,甚至倒挂。加之钛市场短期不被看好,汇率波动风险却长期存在,故而贸易商操作十分谨慎,进口钛矿也多为钛白粉厂家直接进货,而贸易商则逐渐淡出,或者是向选厂转型,选厂以进口锆钛中矿为主,而非直接进口钛精矿。随着这种趋势的普及,未来贸易商在夹缝中生存的难度也只会越来越大。
部分海绵钛企业上调期货价格
7月下旬,国内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调整后期销售价格,涨幅在1000元~2000元/吨。可以说,海绵钛价格上行的趋势正式开始,而实际效果能否达到预期仍需继续观察。由于需求旺盛,各个海绵钛企业均无现货可以销售。因此,提到的涨价是指后市期货的价格,而不同企业目前在手订单周期不同,从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不等,当前上调的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后海绵钛的价格。这一个多月里,各家企业还需按此前签订的合同价来完成供货协议。
虽然目前市场表现相当火爆,但仍有部分企业尚未宣布涨价。笔者认为,或许是因为目前较多的订单数量使得这部分企业暂时保持沉默。某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要完成已经签售的订单要到一个多月后才能完成,而那时的原料成本难以预测,也就无法预计一个多月后的成本,即使现在宣布涨价,但一旦后期原料成本涨幅超出预期,企业并不会受益,反而会导致利润受损,该企业更倾向于完成大部分订单后再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价格。
从目前上游市场的态势来看,短期内镁锭价格仍将小幅上行,四氯化钛供应也持续紧张。因此,一个半月后海绵钛的原料成本涨幅若超过2000元/吨,则目前宣布涨价的企业将会面临尴尬的境地。按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成本涨幅比2000元稍高,则海绵钛企业会自行消化成本;若原料成本出现大幅上行,则海绵钛企业或将与买方重新协商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