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召开新材料产业推进座谈会。西部超导等10家行业重点企业负责人围绕推动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建言献策。
增势强劲:
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以上
笔者从此次座谈会上获悉,近年来,西安市新材料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7年,新材料产值667.93亿元,同比增长22.1%,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5%,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为30.0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据统计,西安市现有国家级新材料企业技术中心15个,国家级新材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5个,国家级新材料制造创新中心2个。201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152家,其中,新型金属材料生产企业38家,先进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22家,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碳纤维及陶瓷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比重逐年上升。
西安市依托开发区和产业基地优势,科学布局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强新材料产业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推动重点材料和重点项目发展,形成了高新区电子信息材料、经开区金属新材料、西咸新区高分子材料等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发展局面,新材料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17年底,园区内企业数占总量的98.4%、产值占92%以上。
企业呼声:打造专业化园区
加大对项目科研阶段支持
此次座谈会上,西安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与高新区、经开区、西咸新区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与西部超导、西部钛业、巨子生物等10家行业重点企业负责人交流对接,围绕做大做强西安新材料产业谈思路、谈举措、谈建议。
与会企业代表普遍认为,目前,西安市新材料产业步入创新突破关键期,要努力打破制约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瓶颈,集中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集聚产业资源,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力求在稀有金属、陶瓷复合材料、超导材料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上下游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对大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西安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很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处于‘产业化’阶段的项目,获得的支持相对较多。”一家参会企业负责人表示,新材料产业从前期研发到成果转化,时间周期较长、投入经费较大,他建议,西安应进一步加大对项目科研阶段的支持力度,助力企业突破科研关键点,同时,加大对创新项目建设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助力项目尽快完成厂房、设备等建设,为扩大产能提供坚实支撑,有助于尽快形成科研成果并顺利实现转化。
与此同时,与会企业代表还建议,应把“硬科技”“新经济”等概念融入新材料产业发展之中,特别是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新材料领域从业企业,这样做有助于抢占产业、市场发展的制高点,加快新材料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探索新技术与新业态、新模式的互动发展。
不仅如此,与会的企业负责人还表示,希望西安能够进一步完善、优化企业人才环境,帮助企业加大顶尖级人才的引进,同时,通过打造专业园区等方式,在降低水、电、气等成本的同时,加快形成联合研发平台。相关企业应充分利用“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等系列活动,抢抓机遇、促进合作,进一步推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以PPP方式打造
3个新材料主题特色小镇
西安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加快西安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从2018年到2021年,西安市计划分两个阶段布局新材料产业发展。
其中,2018~2019年为跨越式发展阶段。计划通过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与技术集成,依托骨干企业,新增5个国家级实验室、制造创新中心,扩大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提高新材料产品质量和效益;2020~2021年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计划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产业联盟引导,在硅材料、钛镁合金、稀有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光电材料等领域打造8个全国一流、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招商建设10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新材料企业,形成6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基地,到2021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力争超过1500亿元,实现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按照相关计划,西安市将以高技术关键材料为重点,通过工程化研究,突破5大核心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技术、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化新材料技术、表面工程新材料技术和新一代核能新材料技术;在新材料技术创新基础上,实施8大重点创新工程:超导新材料名优工程、光电新材料名优工程、有色新金属提升工程、轻质复合材料提升工程、医用新材料提升工程、石墨烯先导工程、增材制造先导工程和动力电池先导工程;打造6大新材料产业集群:稀有金属材料产业集群、空天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光电能源材料产业集群、3D打印材料产业集群、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材料产业集群;以PPP方式投资、建设、运营3个新材料主题特色小镇:丝路智慧材料小镇、石墨烯小镇和3D打印小镇,为西安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样板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