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肉眼几乎看不到,粒径低于38微米的超细粒级尾矿中能回收钛铁矿吗?能!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尾矿钛资源深度回收技术攻关团队用行动作出回答。
今年5月,由攀钢集团矿业公司设计研究院设计并投入工业生产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尾矿中钛资源深度回收技术与示范》项目通过了四川省金属学会技术评价。这意味着攀钢成功攻克了尾矿中钛资源深度回收难题,为攀西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与保障。而这背后,攀钢攻关团队已专注前行了8年。
主动出击 填补行业空白
攀钢矿业兴茂公司江南综合厂是为回收选钛厂尾矿中的钛资源兴建的。2010年选钛扩能改造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后,选钛尾矿中含有较多极细粒的钛铁矿与絮凝剂,江南综合厂原有的生产流程已适应不了改变后的入选原料,造成铁、钛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且每吨钛精矿的生产成本比同类选厂高出400元之多。
如何不让宝贵的资源浪费掉?攀钢矿业设计研究院和兴茂公司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组,对选钛尾矿展开深度回收技术专题研究。
创新,从这个团队诞生起,就融入了血脉。
为了摸清选钛厂新系统投产后对江南综合厂生产系统的影响因素,攀钢矿业设计研究院、选钛厂、兴茂公司江南综合厂联合技术力量开启了历时3个月的流程考察。
流程考察不仅战线长、人员多,而且涉及到给矿浓度、设备作业参数、粒级组成等各方面,内容广泛,工作量大。50多个考察点、上千个样品。每一次考察大家都会克服一个个困难,向前跳上一级又一级,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成果接踵而来。研究团队发现了尾矿中超细粒级矿粒含量过高和残留药剂造成选别困难,原矿粒度分布呈“两头宽中间窄”趋势和原矿品位偏低、螺旋溜槽作业效果差等诸多问题,为下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每一点进步都得益于精诚合作、联合攻关,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参与研究的技术员罗荣飞说。
团队是钢 勇闯荆棘之路
虽然问题找到了,并不意味着接下来就是一片坦途。
研究开始转为实验室。简单来说,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找答案。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为了实现研究目标,项目组制定了具体而清晰的规划:选取1~2个突破点,加速研究,争取利用1年的时间从实验室研究转为工业生产。
带着破釜沉舟的信念,大家相继开展了除铁磁场强度条件试验、弱磁选次数条件及流程试验、两段强磁条件试验、浮选用药量条件试验等上千次实验室试验和研究,一连几个月,没有人叫苦喊累。大家把周末、节假日能挤出来的时间都花在了反复试验和研究中,分头行动找线索,聚在一起深研究,探讨技术可行性。
经过上百项技术攻关,项目组于2012年成功开发出高效节能的SLon—4000磁强机、擦磨脱药技术和尾矿分质处理新工艺,申报了“矿浆管道的修补结构”等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大型立环磁选机磁系结构”等四项发明,形成了选钛尾矿高效回收利用成套技术,解决了钒钛磁铁矿选钛尾矿资源再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科技转化 攻克选别难题
“科研就是爬楼梯,一步步走上去,总会走到最高点”,一直是项目组负责人王洪彬的座右铭。
2012年底,结合实验室成果,江南综合厂开始逐步进行流程改造。在安装磁选机的过程中,受狭窄场地制约,设计必须精准到位。王洪彬连续几天都没睡好觉,每天一早就赶到现场测量、比对数据。当强磁机准确无误安装到位时,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013年9月30日,伴随着浮选刮板的有力转动,黑亮的钛精矿源源而出,新建成的生产线当天运行就打通流程,生产出合格产品。对项目组的成员来说,眼看着自己的技术从图纸变成现代化工厂、再到投料运行,科技成果的转化令人激动。尾矿钛资源深度回收工程凸显了“三大亮点”。联合研发设计目前全世界最大的2台强磁机;采用GF+JJF组合式浮选机成功实现吸浆和浮选功能;首次采用浮选尾矿分质处理,降低药剂影响,提高环水品质。
改造后的产业化流程大幅提升了产能,铁精矿由原来的2万吨提升至20万吨、钛精矿由原来的1.7万吨提升至16.5万吨。该项目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对钛资源的深度回收利用,巩固和提高了攀钢在钛资源回收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与攀钢钛资源开发共成长,对于尾矿钛资源深度回收技术攻关团队来说,是一种责任心,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坚持的路上奋斗不悔,并肩的岁月闪耀荣光。更艰巨的使命在召唤他们,他们将全力以赴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