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稀土产业
“有了好的食材,还需要好的厨艺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刚刚入围 “2016年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专项”创新平台类项目的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曾英这样通俗易懂地表达了科技创新对推动钒钛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而成都理工大学等众多项目承担者算是赶上了 “好时光”,因为正在实施的四川 “一号工程”要求, “要重点突破钒钛钢铁及稀土资源配置、整合和就地转化上的政策和体制障碍,加强钒钛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抓好产业链的延伸整合,加强钒钛制品的高端应用研发。”
优势:钒钛稀土资源得天独厚
据了解,在攀枝花7440平方公里的地表下,埋藏着我国63%的钒和93%的钛,还有铬、钴、钪、镓等多种储量达到特大型矿山等级的稀贵金属。其中,钛和钒的储量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
除了钒钛资源,攀枝花还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二,两大主力矿——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德昌大陆槽稀土矿的储量分别超过200万吨和70万吨。2016年1-4月,四川全省累计生产单一稀土金属1372吨,同比增长65.5%。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攀枝花全域再次纳入国家战略范畴,2013年,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正式获批成立,作为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区,既成为了我国实现“钒钛梦”的载体,也为攀枝花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四川省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根据《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2013-2017年)》,今年的资金重点投向包括:钛及钛合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国防军工等领域钛应用产品开发,氯化法钛白工艺及装备,硫酸法钛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含钒合金、钒电池、钒清洁生产技术;钒钛磁铁矿中伴生的铬、钴、镍等稀贵金属应用开发;稀土深加工及应用;碲铋新材料;高效选矿技术应用;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平台。
四川省发改委网站公布了今年入选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专项初选项目名单。其中,攀钢钛业1.5万吨/年氯化法钛白氧化试验装置工程等8大项目入选重大产业化项目,另有涉及钛、钒、稀土等新材料的13项相关技术入选科技攻关项目。
短板:产业链待完善产品待升级
不过,在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在采选冶炼、新产品研发、共伴生金属有效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还有相当数量的技术瓶颈制约着钒钛产业向纵深和高端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4月,四川全省累计生产钒制品1.53万吨,同比下降1.1%;钛白粉19.3万吨,同比下降3.7%。
那么,如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如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对此,攀钢研究院副院长胡鸿飞认为,首先,政府要从政策层面和资金层面建立一种导向。攀枝花要依托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所拥有的“先行先试”优势,充分利用好政策,按照链式发展、集群化发展思路,培育一批规模大、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钒钛产业链。
其次,需要一批具备创新能力、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管理机制的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需要持续的开放合作,单一依靠某一家企业很难做好,必须联合国内外相关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形成一个产、学、研、投、用的联合体。吸引高端人才,组织专业团队,调动人才与科研力量的积极性,不断铸强攀枝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科研实力,为将攀枝花打造成为世界级“钒钛之都”夯实基础。
第三,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程度,实现攀枝花的二次创业和再工业化。比如,攀枝花拥有丰富的钒资源,而钒电池也是时下前景广阔的项目,同时也是未来能源产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建议加大对钒电池的研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