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钛业资讯 » 钛资讯 » 正文

新媒体里回旋的声音:钛企当自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17  来源:中国有色网  浏览次数:63

  一篇关于某企业“超软钛”的新闻经“钛微媒”微信公众平台转到中国钛锆铪分会官方微信群时,笔者写了评论:“取得海绵钛质量提升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海绵钛生产有时会出现质量上下波动的偶然性,不能用几炉产品,就轻意得出‘标志着我国海绵钛企业已基本掌握了超软海绵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结论。因为,任何一项工艺和技术的突破都是需要一定时间历练的。”
  短短的一条新闻,简约的几句评论,居然在微信群里炸开了锅。自发讨论的声音在新媒体的空间里回旋,通过对国内外产品品质的对比、评价和反思,最终大家得出了“钛企当自强”的结论。
  寒江钓翁说:“超软钛”的定义是什么?有标准吗?俄罗斯早就有这种硬度的产品,而且是批量生产,并没称并‘超软钛’。我们碰巧生产了一两炉,就自吹自擂,实在是没有意思。等到我们的钛材批量用到航空、航天行业时,才是值得骄傲时。”
  尽管寒江钓翁言辞激烈,甚至一针见血,但言词忠恳,值得钛企好好去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大量停留在低端同质化上竞争?为什么不好好花功夫下大力在技术和品质上全力提升?实现产品品质周期性、系统性的科学提升才是努力的大方向,而不是用几炉产品来“盖棺定论”。有为才有位,当我们的产品质量真正能与俄罗斯、日本叫板时,那才真正值得点赞。钛企需要沉着冷静、卧薪尝胆,有成绩要肯定,但要确保成绩的科学性、稳定性、持续性,这才是关键。
  钛业分会郝斌说:“稳定压倒一切。”
  的确,海绵钛在还原蒸馏炉中高温、封闭、真空生产,质量稳定相当关键。搞海绵钛生产的人都知道稳定生产的重要作用。只要做到大趋势稳定,海绵钛产品便趋于稳定利于用户使用。而下游用户往往担心质量的波动起伏,因此,不要用海绵钛生产中的偶发性因素来判定质量“上台阶”。不管是俄罗斯、乌克兰、日本,还是国内的个别老字号海绵钛企业,偶尔都会出现质量波动,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海绵钛封闭真空生产中的偶发因素。
  生产要做到精益求精,产品要力求精雕细琢,这是钛企永恒的追求。但也要正确对待海绵钛生产中的偶发因素。对突然出现一两炉好质量的产品要分析偶发性原因。但如果季度、半年、年质量都不错,那就值得总结,也应该“歌功颂德”。
  寒江钓翁举例说:“2011年北京世界钛会宝鸡分会上,俄罗斯钛协会的发言始终在我耳边回响:‘我们俄罗斯的钛产品,大部分都用在航空发动机的叶片上。’这是何等的底气与霸气!钛行业的同行们,努力吧,我们何时能有这样的底气与霸气?”
  郝斌说:“中国钛行业任重道远,差距很大。”
  2015年5月,笔者在宝鸡钛会上听中国科学院曹春晓院士、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的钛分析报告得知,钛产业前景光明,但中国钛产业在高端产品研制方面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干勇院士对笔者说,钛产业应该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平台,拓展应用领域之间的相互融合、互通信息、共同攻关,这对提升钛材产品的高端化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2015年4月,在武汉召开的海洋用钛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周廉院士说,海洋用钛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在海洋用钛上缺少很多试验数据。不同区域、不同深度的海水腐蚀程度不一样,我们缺失实验数据,缺失对钛产品应用上的深度研发,这也是今年将多次召开海洋用钛方面研讨会的原因,提议希望国家成立专门的海洋用钛研发中心。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钛生产大国与钛消费大国,但对比俄罗斯等国的钛产业成果,我国从海绵钛到钛材都缺失高端产品的底气。虽然西部超导、宝钛股份在少数细分领域己经走在世界同行前列,但我国海绵钛生产、钛材加工制造工艺技术及产品品质整体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较大差距。即使在民品应用方面,我们的工艺水平、产品精致上与日本、澳大利亚也有较大的差距。
  郝斌说:“俄罗斯80%的钛合金加工材都是航空航天用,而我们只有不到15%。”
  15%与80%,两个百分比说明了差距的存在。中国钛企应该努力去缩小百分比的差距,才能在未来赢得霸气与底气。
  新媒体里回旋的声音仍在缭绕,低端同质化产品竞争太严重。“十三五”期间,对于钛产业的发展不要停留在传统的思维上,要跨界思考。笔者去年4月在昆明参加钛研讨会时,朝阳金达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继宪说,中国钛产业应该要有专门的研发中心,将钛工业生产工艺中各个环节的技术水平提高然后推广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要提高准入门槛,这样可以让先进的技术集中发力,避免各自为政、相互厮杀的恶意竞争环境。近些年,我国海绵钛及钛材加工企业,因为无序进入市场种下了“无序的苦果”,未来只有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中实现优胜劣汰,在转型中“助力优者强者,淘汰劣者弱者”,才能好好助力“钛企自强”。
  新媒体里“集思广益、钛家争鸣、钛花齐放”。相信只要大家努力,中国钛工业一定会“由大转强变优”,最终在技术创新、产品高端上逐步缩小与美、日、俄的差距。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钛镍之窗"的信息,版权均属钛镍之窗网站所有。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钛镍之窗"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为"钛镍之窗"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会尊重著作权人或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著作权。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

      3、凡本网所载文章有关投资性建议和相关数据,仅供读者作为参考,使用前请核实,并请自行承担全部的风险责任。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钛镍之窗联系,电话:024-25716660 邮箱:service@tiniwindows.com

 
分类浏览
热门资讯
行业会展
企业快讯
行业标准
 
© 2014-2021 Tiniwindows.com 版权所有 辽ICP备14013372号-1 钛镍现货QQ群31463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