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上海市军地积极探索、主动作为,着力构建常态化军民融合机制,一大批军工产业纳入上海新一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规划,为服务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注入强大能量。
本报讯 记者丁绍学、倪大伟报道:水陆两用某固定翼无人机试飞,组建高新装备保障专家“智库”,研究确定2016年度驻沪部队重点扶持项目……新年伊始,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幕的全面开启,上海市军地合力强势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实际行动拥护支持改革。
上海市领导告诉记者:“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最根本的就是无条件服从和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当前主要是要把上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相关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下一步依据国家和军队相关政策和要求把上海的配套政策制定好落实好,努力当好助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排头兵。”去年12月中旬和今年1月初,在上海市各级人大会议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为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和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据悉,今年元旦过后上海市就将召开全市规模的驻沪部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审议2015年确定的驻沪部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11个年度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研究确定新年度重大军民融合项目。“上海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联合出台的《关于推动上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产业发展、科技信息等7个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点实施领域。”上海警备区领导介绍说,“如今,为了构建常态化军民融合机制,他们又相继出台20余部法规,建立健全了军民融合协调机制、驻沪部队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探索搭建了军民技术交流、成果转化对接等一系列平台,使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多领域全覆盖。”
上海率先构建了常态化国防动员指挥机构,建立数字化制造、特种信息产品等12个国家级动员中心;从2010年开始,每年轮流举办“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和“军展会”,发布军民两用成果2500多项,签约项目超过150多个,签约资金达60亿元……这是记者在采访中获取的“成绩单”。
“上海军地在拓宽军民融合路径、创新军民融合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形成了‘科技、信息、交通战备、装备物资、高技术人才’5大融合模块。”据上海市领导介绍,下一步上海军地将努力从促进现有高新技术与军事需求的直接对接,向促进既有军事需求牵引、又有产业发展前景的军民两用技术一体化发展推进。
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县也紧锣密鼓推出系列“自选动作”。闵行区正在加速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设成为上海军民深度融合实践区、军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引领区、民参军技术与产品的展示区,占地近1200亩的航天科技研发中心已经建成。
记者在位于上海虹桥的“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看到,长三角北斗导航卫星应用示范工程等一大批军转民项目已正式启动,内容包括车辆监管服务、大众位置服务和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等,这些智慧城市北斗应用示范项目已在长三角地区全面推广。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驻沪部队战斗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上海警备区依托各类高科技园区和科研院所,组建了民兵无人机侦察、民兵水文监测、电磁频谱管控等10余支新型民兵专业分队,今年还先后举行了军地战时国防动员演练、军警联合反恐演练、驻沪部队防化应急救援联合编组作业等重大演训活动,有力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