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一家来自美国的高端海绵钛生产工艺设计的厂商PMA公司(Parker.Messana&Associates,Inc.)出现在陕西省宝鸡市举办的2015钛年会暨博览会上。记者与PMA公司总裁汤姆·梅萨纳交流了其海绵钛项目的情况,汤姆表示希望将转子级海绵钛项目落户中国。
据了解,PMA公司的海绵钛工艺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其海绵钛生产线应用于美国、日本等著名的钛企业。其生产的高端海绵钛成为波音、空客等知名航空制造厂商的首选,并得到了许多飞机制造商的认证。
先进的海绵钛技术
据汤姆先生介绍:“PMA在钛行业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并参与研发了多个钛业领域内的独特技术,为其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PMA独特的技术表现在有效的消除氮化钛颗粒,在转子级航空钛材领域,氮化钛是最不能出现的成分之一。因为氮化钛的存在有可能导致熔炼产品中出现空洞,也就是低密度夹杂。低密度夹杂就意味着在最终的转子成品领域潜在致命缺陷。
汤姆对记者说:“虽然冷床熔炼技术就是为了避免熔炼产品中存在氮化钛颗粒而开发,但仅依靠冷床熔炼技术是无法生产完全无缺陷的钛锭。目前在已认证的可用于生产转子优质航空级别产品的海绵钛生产工艺,其海绵钛成品中均不含有氮化钛颗粒。”并强调其重要性,“PMA的技术首要关注的就是不生产氮化钛颗粒。我们相信通过稳定的工艺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此类高风险物质。PMA的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尽量避免了在高温时打开罐体,保护了海绵钛坨不发生泄漏。”
记者在其项目书中看到简述的技术特点:先进的罐体连接技术具有灵活性(Flexibility)、热膨胀(Thermal Expansion)、高真空冗余(High Vacuum Redundancy)。先进的转移管清理技术具有:先进的密封(Advanced seals)、高真空冗余(High Vacuum Redundancy)、避免了蒸馏阶段的开罐操作(Elimination of Vessel Opening during Distillation)。另外,还包括严格的工艺操作和维护程序,防止和降低污染风险等多项更细微的先进工艺,从而保证海绵钛工艺的高质量及高品质。
汤姆补充道:“海绵钛破碎是一项公认的技术难题。目前所了解的中国海绵钛破碎技术均很难实现生产粒度≤12.7mm的含量较高的海绵钛产品。海绵钛的质量经过破碎操作后也明显降低。目前中国的破碎技术大多是将产品碾碎,在这个过程中,海绵钛颗粒密度升高,致使产品过硬因而粒度无法进一步降低。同时,碾碎操作使得海绵钛颗粒在破碎机内的停留时间更长,从而导致海绵钛产品温度升高,导致了最终产品中出现的氧气含量升高以及变色的情况。最后一级旋转剪切机是将粒度降至所要求的范围,目标是使100%的产品破碎后粒度均小于12.7mm。如果有需要,还可将粒度进一步降低。”
汤姆指出,PMA所生产钛坨的90%均用于生产优质海绵钛产品。这一基本工艺是飞机发动机厂商所熟知的,并且很容易被认证为允许生产转子级优质产品的工艺。约80%的海绵钛产品可熔炼生产转子级产品。
先进的工艺意味着昂贵的投资
技术的先进意味着其工艺和生产线成本肯定昂贵。记者问汤姆,在当前钛行业需求低迷,海绵钛产能普遍过剩的今天,投资如此昂贵的生产线有无必要?
汤姆指出,在当前的环境下,投资PMA的转子型海绵钛确实让企业踌躇不前,主要考虑到海绵钛过剩的局面和钛产品低迷的需求市场。但是,不可否认,中国海绵钛生产工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市场中,而适用于航空领域的高端海绵钛却是一个短板。转子型海绵钛如果能在中国落地,将极大的转变海绵钛低端市场的局面,提升海绵钛的品质。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海绵钛产能已经达到15万吨/年;实际产量8万余吨,已经远远供大于求。但是也应看到,航空应用的转子级海绵钛在国内能够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几乎没有,高端海绵钛产品的缺失,使得我国航空航天用海绵钛还依赖进口来补充。PMA公司看重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增长,在充斥普通的海绵钛的市场中,PMA看到了一线商机,合作才能共赢,钛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的形势下,高端海绵钛能否开拓一条新路?
PMA公司的先进技术如何在中国落地,使海绵钛在高端市场走出困境,还需未来的证明。记者感到,不论PMA公司的海绵钛生产工艺是否能落地中国,他带来的高端市场、先进工艺必然会给我国的海绵钛企业带来思考和抉择。
汤姆说:“无论未来如何和发展,我们公司看好中国的市场,也看好中国的航空业的发展,他会给我们带来合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