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为43.1,自去年12月以来,已经连续回落了6.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到13.1%。这表明,行业发展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当前宏观形势分析,预计今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将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市场价格总体上低位徘徊,企业经营效益难有明显改观。
一、对当前行业发展形势的认识和研判
导致当前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增幅继续回落,价格走势依然疲软,经济效益明显下滑,进出口贸易大幅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行业长期积累的内部问题,也有进入“新常态”以后宏观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总体可以归纳为:“双挤压、三约束”。
“双挤压”,就是产业面临“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直接结果就是企业效益下滑、资金紧张。国内外有色金属价格自2012年以来一直低位震荡,今年一季度又进一步下滑,继铝价回到二十多年前之后,铜、铅、镍、锡价格也都大幅下降。而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财务成本等则刚性上升。目前,有色金属行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已达到93元左右,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高7.5元左右。“双挤压”导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难度加大,经营风险上升。
“三约束”,就是产业发展面临“产能过剩、技术水平、生态环境”的三重约束。一是产能过剩约束。目前全国电解铝运行产能约3200万吨,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还有部分新建产能在投产。铜、铅锌冶炼,铜、铝普通加工,部分稀有稀土冶炼分离也存在过剩。例如我国铝热、冷连轧生产线数量占世界50%以上,5000吨以上大型铝挤压机数量占世界60%,但开工率不足60%,财务费用沉重;二是技术水平约束。虽然技术进步不断有新突破,但总体技术水平还处在被动发展阶段和追赶期,特别是在“细、纯、混、型”等方面差距很大。我国航空航天用的高性能铝、钛合金材料,一半以上仍依赖进口。数控机床用硬质合金刀具90%靠进口;三是生态环境约束。有色金属行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大,对生态环境影响突出,尤其是不少地区重金属污染历史欠账多、社会关注度高,国家已经将有色金属列为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行业。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这三重约束,是有色金属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需破解的重大问题。
通过对当前产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可以判断,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战略调整期。
二、产业战略调整的方向
从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大环境看,由于原有的增长动力被削弱(主要是中国消费增长放缓),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世界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产能的阶段性过剩问题凸现。预计未来会随着印度、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崛起,产业新的发展动力可以逐步形成,当前正是一个前后发展期衔接的调整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快结构优化,实现转型升级,就能够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
当然,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不会一帆风顺,面临不少挑战。但是,只要增强信心,抓住机遇,就能实现新的跨越。
第一,加快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变。我国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冶炼规模已经很大,有色金属冶炼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基本接近或达到上限。在这种背景下,产业不能再走有色金属冶炼产能扩张的道路,而应该把发展重点转向存量优化方面。特别是要抓住稳定增长不动摇,通过扩大有色金属应用,延伸产业链,以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端发展。
第二,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有色金属工业总体属于传统产业范畴,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度很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有色金属工业要抓住资源环保不放松,持续推动产业的绿色改造升级,形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重点是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控制和削减化石能源,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为中心,培育新的发展动力。
第三,促进行业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构建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要抓住技术创新不停步,围绕价值链,构建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资源链,形成若干与其它重化工业协同发展的产业聚集区。重点是从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出发,以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目标,推进相关产业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技术先进的绿色产业集群。
第四,把握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动产能国际转移,实现“走出去”发展。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走出去”发展的排头兵,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要抓好自律协作增合力,一方面,加快境外资源基地建设,推动有色金属冶炼产能的国际转移;另一方面,也要实现优势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及先进技术研发的全球布局,实现产业的全面互联互通。
第五,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针,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争取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依靠创新驱动,推进数字矿山、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二是大力开发智能产品、智能材料,为集成电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凭借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行业的融合,特别是与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的融合,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耦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做好以上工作,就可以使产业摆脱暂时困难,构建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当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建议
1、营造有利于有色金属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多年来,有色金属行业被视为“两高一资”行业,不管是矿山还是冶炼加工企业,在项目、关税、投资、信贷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实际上,随着技术进步,我们行业一些企业清洁生产、减少排放的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电解铝吨铝氟排放量已经低于0.6千克,吨铝综合电耗降到13600千瓦时以下,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00千瓦时左右,总体已经迈入绿色发展轨道。当前整个行业戴着“两高一资”的帽子,客观上在融资、信贷方面不能享受公平待遇,被银行列为限制类,一些技术先进的骨干企业融资都难,中小企业就更困难。笼统把有色金属整个行业视为“两高一资”,客观上造成了对优秀企业的歧视,反而不利于激励企业主动节能减排。建议在实际工作中,不要简单地把有色金属行业等同于“两高一资”,应按照能耗、环保、技术等指标,区别情况对待。具体可按工信部颁布的准入条件或规范条件,动态制定企业“红名单”和“黑名单”,对符合准入或规范条件的企业,纳入“红名单”范畴,在投融资、信贷、税费、技改、差别电价等方面,享受公平的政策待遇,并加大优惠与支持力度。
2、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
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行业,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建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一是恢复境外资源风险勘探基金。这一基金自2004年起实施,仅2010-2012年三年就投入60亿元,我国所有境外建设的大型矿山都获得了支持,对企业境外资源开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审计的原因,基金2013年开始暂停。建议尽快恢复,用好这项基金。二是对我国企业海外自产原料进口缓征增值税。建设境外资源基地,有效利用海外资源,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粗铜每年约10万吨,未来两三年将增加到50万吨。这些粗铜进口时,要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希望在进口环节缓征增值税,实现销售之后再补征,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3、支持企业平稳破产重组
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能不能淘汰,是因为就业、债务压力较大,不得不赔本赚吆喝,明知亏本还要硬着头皮开工。建议设立产能重组基金,对破产企业的工人加强社会保障,开展培训,减轻企业压力,促进破产重组平稳进行。